编者按: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融合实践步履铿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学校特别推出“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示范案例”专栏,以先锋实践,诠释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澎湃力量。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与“坚实底盘”。他们或将支部建在科研攻关前沿,以组织力激发创新动能;或让党旗飘扬在育人实践一线,用思政效能赋能人才成长;或在服务社会中淬炼党性担当,以实干实绩检验融合成效。这些生动案例,是对“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深刻践行,更是对党建工作规律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今日起,让我们聚焦这些深度融合的标杆典范,解码创新,汲取力量,共同绘就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互促的美好新篇!
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党总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核心双体系四工程”为创新路径,积极探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交出了一份可喜的育人答卷。
“一核心”把稳方向之舵:政治领航强根基
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党总支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核心地位,以“三个聚焦”铸魂强基。
聚焦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通过中心组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日学习、“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学习等,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学院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聚焦政治把关。压实主体责任,严把教师招聘、教材选用、实训建设、招生就业等重大事项政治关,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会一报”,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聚焦科学决策。健全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事项充分论证、集体决策,确保决策科学民主规范。

安徽省党建标杆院系
“双体系”铸就育人之魂:融合育人显实效
作为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两大育人体系”。
“四横四纵”三全育人平台。 整合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前课后资源,从文化引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质量监控四个维度发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发展”成长体系。创新将组织发展“三三制”(即:三层推荐、三次筛选、三级监督)、预备党员考核“积分制”与学分制相融合,科学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两大育人体系”模式下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育人成效显著。学院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研究项目3个;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国赛一等奖2项、获省级创业大赛金奖1项、省级挑战杯三等奖以上8项;近年来学院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对口率达70%;学院团总支获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

学院师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金奖

安徽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四工程”驱动发展之擎:融合互促结硕果
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党总支以“四大工程”为抓手,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五好队伍工程”:融合“双师型”教师团队与党支部建设,打造支部班子、党员队伍、活动开展、制度建设、作用发挥“五好”队伍。学院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安徽省产业教授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技能大师1人、安徽省江淮名师1人、安徽省科技副总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5人、安徽省最美辅导员1人、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双带头工程”: 融合专业带头人培养与党建人才培养,实现党性修养与专业素养双提升。学院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特等奖3项)、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辅导员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技能大赛奖项64项(国赛一等奖2项)。“青蓝工程”: 融合师资“老带新”与党员结对帮扶,促进人才梯队建设和党建业务互动互进。学院教师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43项,申请专利15项,承接企业横向课题合同额超200万元。“双基地工程”: 融合校企合作基地与党员服务站建设,通过“三进”(企业师傅、专业教师、青年学子)、“两下”(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深化产教融合。学院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4个;牵头成立省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省“产业专业合作链双链长”;开设订单班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135人。

学校领导带队考察校企合作重点企业

“1+X”职业技能考核培训
融合树标杆,共进启新程
通过“一核心双体系四工程”的深入实践,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向发力、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学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师资队伍快速成长,发展动能持续迸发,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先后荣获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省级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省级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成为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典范和标杆样板。(撰稿:胡佩佩;一审:胡佩佩;二审:马大峰;三审: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