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墨徽州悟匠心 ——“匠心工商”赴歙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作者:杨东来源: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1日点击数:


近日,匠心工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走进拥有两百余年历史的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当徽墨非遗技艺遇见新时代思政教育,一场淬炼匠心的精神探索在徽风古韵中生动铺开。

亲历古法制墨 感悟坚守真谛

在胡开文墨厂的手工车间,松烟的气息裹挟着桐油的清香扑面而来。团队成员屏息驻足,沉浸式观摩已有两百余年历史的古法制墨工艺。从松枝燃烟的幽微火光,到千钧锤打的震撼场景,十二道工序环环相扣:老匠人将收集的烟灰与牛皮胶、麝香等配料按秘方调和,揉成重逾80斤的墨坯,置于青石案上反复捶打。当目睹制墨匠人用数十斤的铁锤反复捶打墨坯近千次时,学生方怡震撼地感叹:“锤印交叠间,方知‘千锤百炼’的真义。”

当古稀之年的描金师周师傅执起鼠须笔,于墨锭细如发丝的凹槽中勾画时,车间倏然寂静。金粉随手腕轻扬飘落,笔尖却稳如磐石。“年轻时练描金,三个月写秃百支笔。”冯师傅展示因长期执笔变形的食指关节,“描错一线,整锭作废。守艺就是守这根——中华文脉的根不能断!”指尖传承的温度,让“择一业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中国故事。

晒墨厂微党课 真理匠心共融

在胡开文墨厂承载着时光印记的百年晒墨场,斑驳的墙面与陈列晾晒的墨锭形成独特的课堂背景。工作室负责人杨东老师以实景为教材,即时展开两场互动式微党课,引导团队成员见物悟理。松烟墨香浸润的空气,仿佛成为了思想的催化剂。

微党课一:真理的味道特别甜。杨东老师手执一枚古朴的墨锭,讲述了第一课《以墨为桥,感悟信仰之甘》。他深情讲述了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废寝忘食,误将墨汁当红糖蘸粽子吃的经典故事。“大家刚刚参观时闻到的,是松烟墨香;而陈望道先生当年尝到的‘甜味’,是共产主义真理的甘霖!彼时的墨,书写的是划破旧时代黑暗的真理宣言;而今日的徽墨,承载的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的灵魂。两者虽然时空不同,但其中蕴含的,都是为了理想目标忘我投入、追求极致的精神内核!”团队成员被深深吸引,大家若有所思地记录、频频颔首。工作室盖昊宇老师感慨:“在墨厂听陈望道蘸墨的故事,墨香仿佛有了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味道’变得异常真实。”

微党课二:徽匠精神,薪火相传。紧接着,杨东老师以墨厂百年的坚守与传承为主题,展开了题为《以“墨”为镜,体悟匠心之魂》的第二课。杨东老师就地取材,拿起一块刚刚在车间看到的、即使有微小瑕疵也被工人们果断销毁的墨锭,生动地讲起胡开文历史上“一墨千金、诚信至上”的传奇,以及现代制墨人严格执行“千锤百炼、不容瑕疵”的铁律。“‘匠从法’,是遵循古法流程的敬畏;‘品入魂’,是将诚信、精工的品格融入每一道工序,化入每一块墨的灵魂。’”杨东老师指向身边正在晾晒的精美墨锭,“这就是‘徽匠精神’的最佳代言——在时间的长河中,唯有对品质的苛刻要求、对信誉的视若生命、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才能像这徽墨一样,历久弥新,芬芳永续。”他特别强调,在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属于手工业,更是各行各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准则,是青年学子干事创业、成就卓越的必备品质。学生唐博涵表示:“当看到那块因‘微瑕’被弃的墨锭说‘墨出瑕疵必毁之’时,我被震撼了。这不只是对品质的坚持,更是对职业尊严和消费者承诺的至高守护。这就是当代工匠精神的精髓!”

两堂课如同一块徽墨的两面,一面闪耀着追寻真理的不灭星光,一面镌刻着精益求精的不朽匠心,在古墨厂的特殊氛围里实现了深度的“同频共振”,将思政教育的甘霖精准滴灌到团队成员的心田。

对话非遗大师 聆听守艺嘱托

在墨锭陈列馆,团队成员专程拜访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美洪老先生。面对充满历史底蕴的墨锭,周老深情地分享了他的感悟。他轻抚着传承数代的清代制墨模具,表示“墨是活着的历史”,强调既要坚守古法保留其魂,更要让年轻人理解其中的深厚内涵。谈到工匠精神,周老将其总结为沉得住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执着与纯粹,对品质的苛求就是其核心体现。

最后,他诚挚嘱托团队成员,希望工作室能将徽墨乃至更广阔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之中,引导青年学子理解精湛技艺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工匠精神存在于日常每一次追求卓越的实践之中。工作室柯主老师深受触动:“一滴墨的进化史,正是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缩影!”

本次匠心工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行走的思政课”在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圆满结束。活动以徽墨制作为生动教材,引导师生们在松烟墨香中感悟古今。此次实践有效地弥合了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的距离,在真实的非遗场域中促进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深化了青年学子对文化传承、工匠品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奋斗精神的真切理解与认同。

工作室未来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模式,将徽墨文化等中华工匠精神的精髓,创新融入“大思政课”体系建设,着力培养新时代青年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匠心情怀与实践品格。(撰稿:杨东 一审:杨东 二审:盖昊宇 三审:丁浩)

上一条:我校在2024年度省直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下一条:我校在第十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