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太湖县大龙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声同语”普通话课堂活动。为提升乡村儿童普通话表达能力,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普育乡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通过趣味拼音、儿歌朗诵、美德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在欢声笑语中播撒文明的种子。
活动在“击鼓传花”游戏中拉开帷幕。孩子们手持玩偶,在音乐声中传递快乐,音乐停止时用普通话介绍自己,志愿者们循循善诱,孩子们羞涩的脸庞逐渐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趣味拼音教学环节,拼音卡片化身“魔法拼图”,读声母韵母,探索语言的奥秘。

随后,一首《小星星》儿歌搭配手势舞,让孩子们在歌声与动作中感受普通话的韵律之美,台上表演的视频记录下他们闪闪发光的瞬间。

在美德故事会环节,志愿者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期间搭配快问快答互动,让孩子们深刻理解“谦让”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接下来的绕口令挑战中,通过练习《八百标兵》,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更在欢笑中体会语言节奏的魅力。

活动尾声,志愿者为积极参与的孩子们颁发文具和零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合影留念定格了这份温暖与成长。

此次活动是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志愿者们将语言教育与文化浸润有机结合,通过拼音教学为载体,以儿歌手势舞激发儿童兴趣,用美德故事筑牢孩子们的价值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提升了普通话水平,更对“谦让”“孝悌”等传统美德有了具象认知,文化认同悄然生根。孩子的家长感慨:“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开口说话,又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太有意义了!”
推广普通话,传承民族魂。“童声同语”课堂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文化自信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撰稿:梁孜睿 一审:梁孜睿 二审:周丹萍 三审:葛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