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相结合,8月16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普育乡风”志愿服务队在太湖县城西乡大龙村第二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开展“法言法语”普法宣传活动。团队指导教师周丹萍通过典型案例解析、有奖知识问答、法律咨询互动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普通话架起法治宣传的桥梁,让“普”与“法”走进村民生活。

周老师围绕村民们普遍关心的赡养、婚姻、继承、土地二轮延包等民生问题,讲述了七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从高龄老人的赡养困境,到再婚夫妻的情感纠纷;从老人替亡妻还债的坚守,到父母为子女倾其所有却无家可归的无奈;从婚姻彩礼的争议,到土地延包的矛盾,再到叔侄之间的遗赠扶养。一个个发生在农村的真实案例,通过普通话的清晰表述,让村民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每个案例均设置有奖知识问答环节,村民们踊跃参与,现场氛围热烈。

尤其是在谈到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话题时,案例情节引发现场村干部和村民们的集体共鸣。对于大家提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周老师从专业角度层层分析,告诉大家基层工作既要合法合规,也要合情合理;既要考虑权利义务相对等,也要充分照顾弱势群体利益;既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讲牺牲讲奉献。
案例宣讲结束后,周老师与村民展开了互动交流。面对相邻权、土地确权、民间借贷等各类咨询,周老师与学生志愿者们耐心倾听、用心讲解、专业解答。一句句答疑、一次次沟通,让法律从抽象的条文变成具体可感的事例。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遥远,今天听了这些故事和咨询才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普通话讲得明白,我们听得也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通过此次普法活动,群众法治意识有所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进一步增强。现场一位村干部表示:“学法懂法后,家庭关系更和睦,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撰稿:桑秋悦、许洋 一审:桑秋悦、许洋 二审:周丹萍 三审:葛成飞)